生活23网

首页 > 运动 > 户外  >   金秋时节,徒步司马台长城 - 司马台长城游记攻略

金秋时节,徒步司马台长城 - 司马台长城游记攻略

2020-09-20 长城 我要评论

箭扣的石,边塞的风,世界的驴友险中行;

燕山的月,挂长空,司马台的长城最心惊!
金秋时节,徒步司马台……
新城子镇位于司马台长城山脚下,镇里面有一颗柏树,树龄接近3000年,比北京城的历史都早,是目前中国已知树龄最早的一棵柏树!
沿着这棵柏树边上的一条水泥小路往山上前进,途中经过几户人家,山脚下的路还是比较好走的,到了半山腰,灌木一人多高,走路比较慢,山坡太阳直射也比较热,包里就带了不到三瓶水,由于路途不远,感觉没多大问题。
秋草已经渐渐苦黄,今年雨水下的不多,加上山顶,全部是山脊没有地方存水,所以山下面基本上是没有水的状态,草木凋零的也早。
上升到1/3的地方有一棵酸枣树,果实结得蛮大的,小时候上山经常会碰见这种酸枣,就喜欢吃他那个酸味儿,所以不客气的拿出塑料袋,摘了一点装起来,果实看着挺大,但是来的有点晚了,都已经变软了,这种果实吃起来口感比较差。
崎岖的山路,走路也走不快,上到第一个山垭口时间接近12点,需要顺着这个哑口下降约50米之后再上升才能到达对面的长城,上到长城之后,十二点一刻,肚子感觉有点饿,就吃了点东西。
眼前是一座废弃的底楼,都已经倒塌了,向白岭关方向延伸,有好几座底楼,远远望去第三座,第四座第楼比较完整,只是今天不走那一段,我的目标是向西去望京楼那方向。


3000年树龄的古柏树

司马台长城之所以险,主要取决于这个山,山的南面像斧子劈出来的一样,垂直的悬崖,北面差不多也都是坡度很陡的坡,整条线路都在山尖上,有的地方只有一米宽,很多地方都要沿着石头的侧面前进,危险程度在北京第一位。

这一段的长城只有敌楼,没有城墙,敌楼都在山尖或者山凹平坦的地方修建的,敌楼与敌楼之间根本没有办法修筑长城,所以这也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即便现在修建也很难很难修建!在这条线路上,你根本找不到一个平坦的地方。

路况不好,行走缓慢,爬上山尖以后能看到西边的望京楼,也能看见东边的白领关长城。

有的地方在大石头上面小心行走,有的地方需要绕过山尖,有的地方需要攀爬山崖,由于今年没下多少雨,又地处山尖,所以很多树木都已经发黄落叶,有的灌木树叶已经干枯了,所有的草和灌木,大多都已经苦黄了,这里的植物基本上提前进入了初冬了,都是因为缺水造成的。


上图的这张照片是刚到长城拍摄的,这就是往白岭关方向的几座敌楼,最近的一处敌楼顶上都塌了,远处的第二座,第三座还是比较完整的,白领关了长城也是完整的,站在高处就能看的见,在往东是绝壁楼长城,是一处海拔900米的山,山上悬崖边有一座敌楼,就是人们常说的绝壁楼。


上面这三张图是本段路线比较危险的地方,山尖上的石头就是路,没有能绕过去的地方,如果不恐高,你敢从上面走就能过去,如果你胆小恐高,不敢从上面走,那只能原路返回。

这条线是户外老驴喜欢走的路线,看脚下的路,最近一两天应该是有人走过,在这里你不用担心迷路,你就顺着山尖走就行了,也会有些绕行的地方,途中你也能看到敌楼,有的坍塌了一半,有的相对还完整,青砖修建了敌楼历经数百年,还在那里站着,真不容易,当时人们往上面背砖有多辛苦,是我们无法想象到的!


这座敌楼相对比较完整,这是一处建在低矮的山凹上的敌楼,建了这座第楼之后,整个山尖再也没有一点平地,在这里建敌楼古人也是费尽了心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人员的伤亡那更是一个无法统计的数字!

远看这座敌楼修建的相当精美,棱角就像一条直线,这里的敌楼修建的都比较秀气,不像其他长城的敌楼修的都很大,主要是地势不允许修那么大的敌楼。



上面这张照片是以前走过的路,到达这个位置,就和以前走的路接上了,再往前走1.5公里,就是望京楼,这一段路也相当难走,所以今天不打算走过去了,就从这里下山到唐家寨,因为时间接近三点,还要赶四点的公交车回城,这一路下来和走司马台的传统路线,用时差不多,一个人走的不快,但是基本上也没有休息,也没拍几张照片,上上下下攀爬手上全是泥土。


这是唐家寨村里面的一个长城石碑。
岁月见证历史,生活见证沧桑!


出了村马路两边全是果树,粉红色的苹果挂在枝头,特别惹人喜爱,这个季节稍微一点,苹果还没有全红,两公里的水泥路到达车站,四点多钟公交车徐徐开来。
走·山·歌:
山歌不唱忧愁多
道路不踩坎坷多
手杖不磨生黄锈
两步不走背腰驼
――――开·拓·者

( 本文作者 : 开·拓·者 )
    分享:

    微信

    发表评论

    网名(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回复[]取消回复

    提交评论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