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各位每一次的点赞与收藏在此安利我另一篇椎心泣血的游记:
【行摄 川西 高原】带着思绪的碎片闯入空气稀薄地带,我想为你写一首公路的赞歌。 http://www.mafengwo.cn/i/6347429.html 关于 新都桥 、 贡嘎 雪山、 稻城 亚丁 。
冈底斯餐厅,咖喱套餐。
安多诺增藏餐,俯瞰大昭寺广场的餐厅。牦牛肉三件套。
仓姑寺甜茶馆,比光明港琼甜茶店更加本土的感觉。游客少,几乎都是本地人。
白塔附近的酸奶牦牛坊,我觉得,很游客。虽然在 拉萨 吃过很多顿饭,但是照片留下的极少。
不能用看的,那就用说的吧。
1.吃过最有情调的—玛吉阿米。
玛吉阿米餐厅就建在当年仓央嘉措邂逅月亮少女的小酒馆,整个饭店共三层,是一栋黄色的房子。
餐厅里的酸奶蛋糕可以一试。
选一个日暮时分,坐在最高一层的靠窗座位,千年八廓街上往来转经的人流来去匆匆。
2.最实在的藏餐— 安多 诺增
想象一下,你在大昭寺广场旁二楼的平台,吃着牦牛肉喝着 拉萨 啤酒。
远处的敏珠则日峰披着金色的外衣,近处的大昭寺弥漫在草料燃烧的烟雾中。
在 安多 诺增吃饭,就是要点牦牛肉。店里的牦牛肉不仅口味很棒,菜的性价比也是很高。
3.最地道的藏面—仓姑寺甜茶店
一提起甜茶馆,去过 拉萨 的人脱口而出的就是光明、光明港琼。
但是近年来新老两家光明甜茶馆涌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老 拉萨 的气氛倒是越来越淡了。
游客多的地方,我向来是有些抵触的。
正好,在 拉萨 的朋友推荐我去试试仓姑寺甜茶馆。
藏面很便宜,牦牛肉包子味道也不错,甜茶是现熬的。
一壶茶,一碗面,几个牦牛肉包子。
和当地藏民朋友拼个桌,尽管语言不通,相视一笑就算是将融洽的气氛传达到位了吧。
大体上说来, 拉萨 市的客栈集中在三大区域,布达拉宫背后的老城区、大昭寺周边区域、仙足岛区域。
对不起大家,我确实买不起5D3、D810这样的壕之利器,金圈红圈更是想都没想过。
2016.06.27那次进藏是飞机进,火车出。相比大多数人火车进飞机出的走法,我这么走虽然增加了高反的风险,但是在省去了抢火车票的麻烦的同时还抢到了打折机票。
2016.04.25那次进藏属于说走就走,某个失眠的夜里规划出了一个五天暴走8000公里的作死之旅。
位前往 西藏 的伙伴可以先乘飞机到 兰州 或者 西宁 ,短暂停留后在这两地换乘青藏列车前往 拉萨 。 西宁 到 拉萨 的列车全程运行22小时左右,这样可以大大压缩乘坐火车的时间,减少旅途疲惫。
当飞机巡航到 川西 高原时,机舱外的大地一片枯黄,光秃秃的山上并不能找到绿色。
当我们飞抵灵芝上空时,南迦巴瓦峰像传说中一般化作一把利矛,刺破厚厚的云层。近8000米的海拔让它在视觉效果上与飞机巡航高度几乎一样。
在经过两个小时的飞行后,飞机平稳着陆在 雅鲁藏布江 边的 拉萨 贡嘎 国际机场。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从 成都 的阴霾里来到了 拉萨 的蓝天下。
火车进藏的时间远远不止飞机的两个小时,第一次我从 拉萨 到 成都 用了42小时,第二次从 西宁 到 拉萨 用了22小时。
有人说在火车上跟着车轮发出的“哐当”声里摇晃是一种情怀。
吃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拉面,从东关清真寺散步到 西宁 站,坐上南行的列车。
四月的 青藏线 还被笼罩在冰雪里,窗外的雪白绵延上千公里。
而看看去年七月拍的 青藏线 ,冻土层上长出了翠绿的草,317国道上颜色鲜艳的货车朝着 拉萨 的方向疾驰。
西藏 ,谁说一生只有一次?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习惯于把城市标签化。
很多游客来 拉萨 都会去布宫正面的广场上来一张布宫的证件照,我也不例外。多云的天气,拍出来的是布达拉宫白底证件照;晴朗的午后,拍出来的是布宫的蓝底证件照。
但是最经典的角度肯定是花上两块钱(2016年已经取消收费)去药王山观景台拍一拍人民币50元面值的布达拉宫取景角度了。
你也可以熬过每天临近傍晚时分的那场骤雨,等一次雨后在布宫东边出现的双彩虹,拍一次布宫的风起云涌。
直到布宫被夜色笼罩,摄影爱好者们才扛着长枪短炮恋恋不舍的从药王山观景台转战布达拉宫广场。不管是胶片单反还是数码单反,在药王山观景台我丝毫不会吝啬我的胶卷和快门。
就算你不是摄影爱好者,来这个观景台发呆晒太阳也是不错的选择。
从药王山观景台下来,走过白塔边的人行横道,你便能走上布达拉宫的转经道。
布宫结构复杂,整体依山而建。所以说不上任何的对称可言,从每个角度看上去都是不同的样子。
游览布达拉宫时遇到的三位 四川 甘孜 州老人,此次专程来 西藏 转经。
从转经道上看布宫的西侧,曲折的墙和高耸的宫殿主体。
走到布宫的后面,来到了宗角禄康公园。宗角禄康公园的湖边是拍布宫背面和布宫倒影的好地方。
宗角禄康公园里转经的老奶奶。
宗角禄康公园的白塔。
这张图片是在 拉萨 期间让我特别满意的一张人像。图中的老人已经87岁高龄,腿脚显得并不那么利索的她仍然坚持每天来宗角禄康公园转经。
在她每天转经的地方,我为她拍下了这张照片。
说实话,她也许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人,瘦弱的身躯在白塔的映衬下也显得更加矮小。
但是老人强大的信仰,让我在见到她的那一刻,觉得她是那么的伟大。
试问内地的老人,在87岁的高龄能坚持每天出门散步的又有多少呢?
在布宫上俯瞰宗角禄康公园与龙王潭公园。
四五月份的时候去宗角禄康,你还能看到成千上万跋涉而来的海鸥,花几块钱,买几张青稞饼,掰碎了扔到湖里喂海鸥,在藏族人看来是做了一件很大的善事,能为自己带来好运。
有一天傍晚我拿着三脚架想去宗角禄康的湖边拍布宫的背影,可惜出门不久天色变得厉害,不到二十分钟就从晴空变成了骤雨。雨停以后,只拍出了这张勉强能看。
这也是最近几次 拉萨 之行最遗憾的地方。
之后的几天,我去了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等地。无一例外,我都能在这些寺庙里找到一个稍微高一点的地方,远远地看到薄雾中的布达拉宫。
南面 拉萨 河畔的群山里我能看到 拉萨 市最高峰,海拔5670米的敏珠则日峰,近处的大昭寺,还有 西北 边的布达拉宫。
倒一杯甜茶,敬海拔3650米的一草一木。
从甜茶店下来正好就是大昭寺的售票处,花50元进入大昭寺直奔楼顶。在大昭寺的 天台 上,布达拉宫又和我们见面了。如果你觉得这样看布达拉宫都还不过瘾,那我只能推荐你来一趟作死之旅了。
找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穿上一双适合登山的鞋,背上你的摄影器材,从仙足岛出发,步行穿过迎亲大桥,我带你爬到 拉萨 河畔的山上去。
当我第二次去 拉萨 的时候,选择了住在离市区有些距离的仙足岛生态小区。因为第一次去 拉萨 的时候我就在想,要是爬到 拉萨 河对岸的山上去,是不是能看到整个 拉萨 城。
在出发之前我通过目测和卫星地图判断过从哪里上山,怎么到达开始上山的地点。
找了一个晴朗的造成,从仙足岛生态小区的转盘出发,沿着 拉萨 河一直走到迎亲大桥,过桥以后就是318国道。右拐沿着国道一直走。注意公路左边有一条施工便道。直接跟着施工便道上山。
土路并不好走,而且这条路的坡度出奇的大、土质十分松软。我那天穿的timberland黄靴,感觉上坡还不算太吃力。
一段上坡后施工便道就沿着山腰横着延伸了出去,并没有继续爬升海拔。继续跟着便道走,会经过一片落石区,此处一定观察以后通过,我路过落石区的时候山上还在往下滚电饭煲一样大的石头(这比喻有点奇怪,不过你们知道是多大就好)。
当时我还特地在落石区拍了这张照片。
通过落石区以后便道沿着山体转了个大弯,这时,晨雾中的 拉萨 市便整个的呈现在我眼前。
我当时的感觉可能只有你们亲自去一次才能体会得到,沐浴着 朝阳 ,隔河相望的是我的第二故里—圣城 拉萨 。清晨的 拉萨 河谷还飘荡着晨雾,不知仓姑寺的甜茶煮沸了没,不知仙足岛客栈里的游客们有没有醒来,不知我的快门声有没有叨扰 日光 城的梦。
曾经,打心底里想做一个很厉害的人。
年少的时候,喜欢看热血的东西。幻想自己是左手有盾牌,右手有长矛的勇士。
谁曾知道,我的想法和我的身高一样,始终在变。
后来,我觉得最厉害的人是那种说走就走,说日就日的人。
我喜欢拿着单反从祖国的东边飞向西边,喜欢一天之内从海拔几米的地方飞到海拔四千的高原。
虽然我仍然因为很多原因不能说走就走,说日就日。
但是能去自己喜欢的地方,本身就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有的时候,我拿着相机站在高楼顶或者悬崖边,感觉自己是最牛逼的,全世界都能被我转化成NEF、JPG格式。
可是这种感觉能持续到什么时候啊。
身高已经很久没改变过了,想法还会改变吗?
拍完照,发完呆,向随处可见的玛尼堆上叠一颗石子,向清晨的 拉萨 道一声早安。然后下山。需要注意的是上下山的路很陡、土质松软,山上经常发生落石,如果没法保证自己的安全,建议不要前往。
大昭寺—朝佛的日子,涌动的人群,我在大昭寺,你在哪里?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 拉萨 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 拉萨 之所以有“圣地”之誉, 与这座佛像有关。大昭寺开放时间:09:00~18:00
门票价格:85元(无优惠票)
游览时间:1~2小时
亮点:大昭寺三楼的楼顶可以远眺布达拉宫,俯瞰大昭寺广场
另外,每周三是藏传佛教信徒朝佛的日子,早上的时候大昭寺会聚集大量的朝佛人群,宗教气氛十分浓郁。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选择周三的早上去大昭寺。
清晨, 拉萨 是在转经人群的诵经声中醒来的。
恰巧是个星期三。
还记得前一晚的饭桌上朋友说过周三是朝佛的日子,大昭寺会比平时热闹更多。
为了弥补上次来 拉萨 没买票进大昭寺的遗憾,这次是非进去不可了。
洗洗漱漱出门,阳光已经有点温度了。
清晨的 拉萨 笼罩在一层薄雾中,空气中氤氲着酥油和藏香混合在一起的味道。
这种味道在大昭寺周围尤其浓郁。
沿着神力时代广场往东走,在这个路口往 拉萨 河的方向拐。
大昭寺广场就在不远处。
穿过这条藏族风情十分浓厚的街,路的尽头就是大昭寺广场的安检口。
朝佛的日子果然人声鼎沸,步入大昭寺广场的时候这里已经相当热闹了。
虔诚的人们齐聚一堂,手里转着转经筒,口中念着六字真言。
他们中有的人跋山涉水磕着长头从 阿里 来到 拉萨 大昭寺广场。
额头上因为磕长头长出的厚茧便是最好的证明。
五色经幡是人们对辛福生活的最好寄托,经过这里的人们都会用额头去触碰它。
小朋友可能现在还不太理解他的长辈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来到这里。
大昭寺广场的尽头就是大昭寺的主体建筑了。
正中间是信徒们磕长头的地方。
我问这位藏族阿妈,磕长头的数量有什么讲究。
她说一年的时间她要磕满十万个。
今天过来她完成了600个。
愿 菩萨 能感受到他们的虔诚。
八廓转经道围着大昭寺转了一个大圈,转经的人群顺时针绕着大昭寺边走边诵经。藏传佛教一般有转经、转山、转湖的习俗。
在 西藏 随处可见是转经的人群,因为人们认为转经相当于念经。
是忏悔往事。消灾避难。修积功德的最好方式。
花85元买一张大昭寺的门票,走进大昭寺的内部近距离参观大昭寺的金顶。
大昭寺内部的天井。
登山大昭寺三楼的平台,整个大昭寺广场和远处的布达拉宫尽收眼底。八廓街——我不是仓央嘉措,也想邂逅属于我的玛吉阿米
八廓街引又名八角街,位于 拉萨 市旧城区,是 拉萨 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
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为“圣路”。现逐渐扩展为围绕大昭寺周围的大片旧式老街区。
八廓街是由八廓东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组成多边形街道环,周长约1000余米,街内岔道较多,有街巷35个。
在大昭寺广场的尽头往左拐,随着转经的人潮,踏上最初被称为八廓的转经道。八廓街上的店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做藏民生意的,甜茶店。
一种是做游客生意的, 西藏 特产、各种饰品、唐卡等。区别于 丽江 ,八廓虽然是 拉萨 城商业气息最浓厚的地方,转经的人群还是让八廓千百年来保持着最原始的样子。
不管刮风下雨,总有人会带着转经筒,口中颂着六字真言围着大昭寺虔诚地转上几圈。然后心满意足的走向那几家甜茶店,渴了叫上一壶甜茶,饿了叫一份藏面,几个牦牛肉包子。
会会老朋友,聊聊身边事。
生活有一千一万种打开方式,这种只属于八廓。
迷失在八角街转经人群的中的时候遇到一位衣着鲜艳的老者。衣服的颜色是一种藏区特有的红色,手中拿着一个精致的转经筒。
我问他,老先生,我觉得您的衣服很好看,可以给您拍张照吗。我忽略了本地的 拉萨 人还有很多不会汉语,老先生并没能听懂我的意思,只是一直微笑。
多亏他身边的朋友会中文,热情地帮我翻译。
老先生很干脆的答应了我拍照的邀请。
前阵子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问的是有没有一张照片让你瞬间知道什么是气质。
拿出一卷富士,换上定焦镜头,我想拍下转经的人群。
八廓街
如果你有充裕的时间,一定要找一个艳阳天来八廓街。
天的蓝、云的白遇上藏族特有的红,十分讨人喜欢的搭配。
不知不觉间,我已在八廓街迷失了一整个下午。
羊卓雍错—在海拔4990的岗巴拉山与你相见
羊卓雍错,通常简称为羊湖,与玛旁雍错、 纳木错 并成为 西藏 三大神湖。羊湖位于 拉萨 以南100公里处,湖面海拔4441米,观景台位于海拔4990的岗 巴拉 山口。
从 拉萨 出发,经过 曲水 的 雅鲁藏布江 大桥,沿拉亚公路南行170公里直到抵达海拔4990米的岗 巴拉 山口,在这里便可以俯瞰羊卓雍错。全程行车时间约2.5小时。一日游价格在旺季160元、淡季120元左右波动。
我先后去了两次羊湖。
但是每次都留下了些许遗憾。
第一次游览羊湖是在15年7月,在客栈前台花160元报名一个羊湖一日游的团。在天不亮的时候去白塔坐上破旧的改装丰田车,沿着机场高速一路狂奔到 贡嘎 机场,下高速后车沿着 雅鲁藏布江 一直往南走。
这时候太阳也差不多升起来了。
( 本文作者 : 微信昵称01002 )
网名(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回复[]取消回复
提交评论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