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登山是个临时决定,也是一位朋友执意推荐,在此要感谢她让我有了一次难忘的登山体验。由于临时决定登山,除了滑雪镜跟羽绒服之外,其它登山用的装备都是向登山队老大临时借用的。虽然带了单反出行,但未想半路单反歇菜,全程只能用手机拍摄记录。
DAY1:适应高原
令人心旷神怡的雪山
DAY3: 出发C1,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海拔。
早餐后队员们开始检查所有的装备,这次共有六名同伴五名协作,这样的分配算得上是高配制协作团队了。由于今天是第一天出发,队员们都显得精神饱满。自己更是拎着相机队前队尾的游走,兴奋之余却将海拔高度忘得一干二净。
出发
通往C1的路段沿途青苔与石块较多,这非常容易崴脚。
到了C1营地(海拔4400米),协作们开始搭建帐蓬。劳累攀登了一天突然静止下来感觉头闷闷得发胀,经验告诉我这是要生病的节奏。后悔今天前跳后窜的消耗体力。今天的晚餐相当丰富。但头疼加上身体不适只吃了一点就吃不下去了。晚上进到帐蓬里头疼的厉害,问领队拿药,领队说为了后面考虑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用药,于是整晚头疼的翻来复去睡不着。
本次单反拍摄的最后一张作品
DAY4:出发C2,体能极限,遭遇风雪。
头疼加上两晚糟糕的睡眠,心里开始担心今天的行程。今天的攀登距离没有昨 天长 ,但海拔坡度却提高了不少。没走多久看到了昨天一起上来的登山队。一开始以为是自己看错了,后来经过跟领队确认得知这队人现在准备下撤,原因是队员们体力不济放弃登顶。可眼前的这队人一点都不像是体力不济的样子,协作走过来说:"是他们的领队提意他们放弃的,因为体能不好的队员难带,所以中途会提议他们可以选择放弃登顶。"不得不说这领队真特么混蛋。
没走多远又遇到一批下山的队伍,他们队里的协作对我们的协作说:"昨晚上面雪崩了,让我们上去的时候注意安全"。一听这话我愣愣的看着身边的协作问他这样的情况我们还能登顶嘛,他看着我非常霸气得说:"你放心,就算是拉,我们也能把你们拉上顶峰"。这话很提气,而头两侧的胀痛着实让我难受,有几次坐在地上都不想再站起来。离C2营地还有将近两百多米的时候,耳边的风声开始加大,雪如疾风似的扑面而来,我恨不得缩成一团顺着山坡滚下山去,最后拼尽最后一点力气撑到了C2(海拔4890),由于风雪越来越大,协作们开始加速搭建帐蓬。
进入帐蓬后整个人瘫坐在睡袋里浑身发冷,头更是疼的无法忍受。于是叫来领队问他拿药,他看到我病情加重赶忙回帐拿了药给我。吃了药又喝了很多少热水尽量使身体暖起来,心里又担心会不会引起高原肺水肿,平时这类影片可真没少看,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牛气的协作。
似乎我们都不会穿鞋子
经过了一晚上的大风雪,沿途的路更加难走了,曾经在 雪乡 的大突顶子山就走过一段积雪过膝的雪路,当时半个小时只走了不到两三百米,每一步的一踩一陷相当消耗体能。这时本来在队伍中间的协作一起走到了队伍前方,为了将脚印踩实,这样队员们按着他们的脚印走会轻松许多。幸亏我的身体恢复了,否则以昨天的状态走这段路估计会累瘫在途中。
手一滑,就可以跟手机说再见了。
接近终点
登顶海拔5430米
历尽艰险,只为群山。
网名(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回复[]取消回复
提交评论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