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
在我小时候,就一直在传唱这首歌,当时少年不知愁滋味,却赋新词强说愁,努力去意会想去看桂林山水甲天下而又看不了的纠结和无奈。直到长大了,却突然发现,这歌原来也没那么对:因为我是既没时间也没有钱......
直到后来调到广西工作,距离桂林终于不再遥远!可即便不遥远,也是在广西工作一年半以后,才得以最终成行。
年休假最终尘埃落定,没有任何准备,我和妻于4月20号一早就勿勿出发了。
从梧州金辉车站坐车,票价仅100元,而且,整辆车上除了司机外就装了4个人,基本上相当于包车了。
沿桂梧高速一路出发,刚出梧州半个多小时,路上就开始出现各类壮美的山峰。
可同时也发现,这条高速上的行车出奇的少,不及我在四川常经过的各条高速的十分之一,这是否也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广西这条经济带所存在的问题?
进入十里画廊区域,已是12:30了,这十里路司机开得很慢,司傅一边开一边介绍各景点特色,而我们两口已对映入眼帘的景色美翻了,不由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那知身在妙阳朔?
快到阳朔车站南站时,司机突然问我们:“有没有订客栈?”
我不由猛然警觉起来,难道司机也兼职托儿?虽然还没确定住宿的事,但我还是笑笑回答:已经订了!
司机继续问:订的那里?
我有点不耐烦:就在南站附近!
那你缴费了没有?在南站晚上去西街很不方便的,晚上如玩得太玩回客栈都不好找车。我给你一张名片吧,就在西街,住不住都没关系。司机随身递过一张名片。
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吧?我心里不由冷笑,但还是伸手把名片接了过来。
到了南站,司机指道,这里就可以坐公车,一块钱就到西街。
不到十分钟,终于在西街口下了车。望着充满古典的街道,以及大大小心的酒店客栈,还有一堆围上来问吃饭住店的人群,不由犯了难。最终我们还是决定,试着给名片上的客栈老板找了电话。老板娘很热情的就到街口来接了!当听到住宿费100元/晚时,我隐隐还是有些吃惊,因为这是近年来同条件住过的最便宜的客栈了。
(其实后来碰到驴友说还有更便宜的70-80元/晚的)
这客栈在西街靠后的山脚下,晚上也还清静,只需几步路就能到西街口,感受西街的繁华与热闹。
我不由感到有些惭愧,对大巴司傅是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这都怪看多了新闻,出门在外,最怕被讹了!
不但住,吃的更怕。望着满街的美食排档,却不敢进去。最后去到街口的必胜客,心想,必胜客全国连锁,价格总还过得去吧?中午先将就点,晚上再慰劳慰劳肚皮吧!
小心翼翼的点了两份烩饭,量不多,味道也还将就,但价格:77元,感觉有点小贵!
饭后回到这客栈,发现老板娘两口也正吃午饭,下饭菜是一道很精致的鱼,让人很有食欲(可惜没有拍照)。
客栈里也可以买到各景区的优惠票,以及可以租到电动车、单车。电动车40元/天,单人单车10元/天,双人单车20元/天,价格感觉真的是非常的实惠,老板娘也很豪爽,都不用交押金就让把车骑走了。
纠结了半天,最后我们租的是电瓶车(因为我和妻都不会骑,只有临场现学现用了)。因为之前听来过的同事讲,十里画廊要骑电瓶车去玩时间才够。
后来事实证明,听别人讲的不一定正确。因后之后发现骑单车的时间也足够了!
一路歪歪倒倒、心惊胜战的骑了几百米,倒也很快上手了。
从西街出发,骑行约3公里,很快就回到十里画廊了。十里画廊,名不虚传,随便往那个地方拍照都是一幅绝美的画啊!
但我首先还是先来到金猫山,这是上午公交车经过时就远远看见的一个我向往已久的项目:攀岩!停好电动车,询得价格100元/次。我豪不犹豫的向教练要了最难的一条线路:最右边的一条,没想到居然真的是最难,居然还在滴水,有些抓点还是湿滑的,很难着力。很遗憾,离顶点还有三四米的地方,就再也无法攀爬上去了。如果像旁边线路上的rock-climber一样借助安全绳是可以上去的,但这样我觉得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现在还无法忘却终点近在眼前却无法前进、双臂酸疼动弹不得攀附在崖壁上的绝望.......如果没有安全绳的话!绝望也是一种体验。
十里画廊其中有景点若干,但都是单独需要购买门票的。但听说因很多景点其实有银多雷同的,因此我是按老板娘推荐只买了聚龙潭和蝴蝶泉的。
聚龙潭感觉不错,很有当初小学时候《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本中的那种感觉!
但出洞后,出口却是七拐八绕,让众旅客非得从众多的旅游记念品摊位中辗转穿行,白白浪费了太多时间,实乃一大败笔。
于是听从了一位当地阿姨的引导,再次反方向返回遇龙河,沿遇龙河而上绕行。一路上车和行人非常的少,出奇的安静,只听见电瓶车轮胎在马路上沙沙的磨擦声。
骑了约10多公里,绕了一条Q形的路线,终于回到西街。
晚餐就在西街大师傅啤酒鱼餐馆解决,一边品尝着阳朔的特色啤酒鱼,一边听着一美女在旁边的歌唱(当然是邻桌点的),旅行的疲劳顿时消失一半了。
晚餐后逛西街是必须的。西街的风情和特色与其它地方的古镇不一样,最大的区别就是中西合璧,一边是中式烧烤,一边又是德国餐厅,一边是中式小酒馆,一边又是意大利咖啡厅,西式餐厅里有中国服务生,中式餐厅里也能见到洋伙计,总之,在这里见到了我这上半辈子加起来也没有那么多的外国人,而这一切,组合在一起居然毫无违和感,相反,却是那么的和谐。
后来据客栈老板娘讲,这里的常驻外国人居然要占三分之一。因此,在街上,中西组合的家庭,牵着混血儿的情形也是非常的常见。
网名(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回复[]取消回复
提交评论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