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久居钢筋混凝土堡垒,惯走车水马龙的街道,眼望行色匆匆的人流,羁绊在疲于应对着的工作中……身边的如此种种挟持了你的节奏,让你失去了生活本该有的那份恬静,感到自己有如飘落水面的一片叶子般不由自主地随波逐流。诚然我们谁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生活,但每个人都应给自己制造个机会,让你的思想游离在凡尘之外,像脱离引力的卫星那样,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选择一个理想的视角,让心灵静静地俯瞰芸芸众生,静观潮起潮落,云卷云舒,体会生活本该有的那份悠然与自得,看清自己今后该走的路,方不至迷失自我。
时间上的精确计算,乘工作之隙,一个擦边球划着一条优美的曲线摇曳而来,带着我去接近上帝在远方勾勒的那条完美弧线,去朝拜苍天缔造的神奇之地~巴丹吉林,去圆久居心中的那个沙漠梦。
一直以为
与你投缘
于是
念你 想走近你
怀有忐忑
更多的是怕被拒
于是
青灯影下
我 偷窥了你
估摸着你的性情
我 偷窥了你
揣测你的心情
于是
在这凛冽的冬日
我 鼓起勇气
走近你 靠近你。
(一)起步雅布赖
雅布赖镇,因雅布赖山而得名。雅布赖,由蒙语“雅巴赖”演变而来,意为“走”。传说,古时鄂尔多斯部的林丹王,因战败从东北渡黄河逃往青海途中,在此山顶被敌军包围,正当他万分焦急之时,夜晚梦见一个仙女出现在他面前,说了声“雅巴赖”(意为走)。次日,林丹王果然在悬崖绝壁中找到一条小路,于是带领随从沿此路下山,摆脱了困境。临走时,他感激涕零地说:“雅布赖啊,您可是我的救命恩山”从此,此名在当地相传至今。
当金昌的的士一路呼啸把我们载到雅布赖时已中午11:40,就在这里就是此时,我们要用一种纯粹的方式~重装,无后援,无向导,350公里徒步反穿巴沙。
巴沙,全称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上第四大沙漠。巴丹吉林来自蒙语和藏语,意为“前不搭村后不着店的红色地狱”
随着雅布赖镇渐渐远去,大漠的雄浑与壮美已呈现眼前, 苍凉、壮阔,像海一样一望无际,像山一样高低起伏,见此盛景,心中的豪壮油然而生,我们是大地的孩子,我们行走在天地之间!
第一天是我们适应性的行走,刻意控制了配速和行程,在下午4点半时就早早地露营。行程14.5公里耗时5小时,饭后尚早,漫步走上前方沙丘登高远望:
残阳西下
万种思绪掠过心头
静坐沙丘
仿佛能将浮云万里
一眼望穿
渐悟也好
顿悟也罢
世间美景包罗万象
唯独这残阳漫沙海
大漠,驼铃
残阳,晚霞
静修止
动狂野
远离了城市的浮华
灯红,酒精
喧哗,诱惑
多了一份纯净的安宁
怡然自得
清净洒脱
午夜的磐石
沈阳北站

凌晨三点到金昌

探路汽车站

D1(1月1号)
进沙漠的临时检查站

跨过高速走向沙漠

第一张自拍

沙谷入口

沙壁鸟巢

走在前边的队友

走进沙谷

起步合影

走向大漠

东侧的雅布赖山脉

几批骆驼望着我们

沙谷中又一群

骆驼祥子

无边无际

落日前露营铁丝网营地

晚炊

防寒最高级

D2(1月2号)早8点拔营,天不亮起步
旭日东升

托起今天的太阳

卸包歇歇脚

恒哥来了

漂亮的沙脊

波光粼粼

蓝天红沙

如影随形

路遇西安沙漠穿越车队

咱双11路

波澜起伏

龙门客栈

九棵树

回望“龙门客栈”

再回望一眼

沙漠小照

阳光偏西

今天露营小沙窝营地,
行25公里+
D3(1月3号)早8:45出发,一天4次翻巨型沙山,累惨了,主要是水将耗尽,不敢喝了,葡萄干等甜食费水也不敢吃了。
黄羊足记

旱海子

黄沙漫漫

对影成六人

一座又一座

只能斜切

不尽的行走

看看前方的路

从这个旱海子走过来的

我和恒哥

骆驼刺

右侧的沙山

沙山

翻了一座又一座

看见的第一个海子

原来是双海子

能喝一口该多好

之字形切上去

右一座

太阳雨

沙山之上

( 本文作者 : 九牧郎 )